一. 良好的實踐標準是什麼?

生涯發展活動必須根據每一位學生的需要而制訂,在過程中應考慮其多樣性及公平性的原則。

 

  • 學校的生涯發展發展活動應主動地挑戰學生、老師及家長反思在社會上存在固有定型的觀念或思維(如性別、宗教背景、種族、家庭背景),並提升他們思考生涯發展的動機和追求抱負的熱忱。
  • 學校確保所提供的機會、建議和支援,能符合每個學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和高危的學生)的需要。
  • 學校透過生涯發展探索活動(如升學及就業評估)和生涯發展工具,以幫助學生發掘興趣和需要而作出明智的選擇,及確定學生的價值觀、態度、技能,並建立他們的個人檔案。
  • 學校應為每位學生1提供的個人建議以及往後達成的決定,作有系統性的紀錄。所有學生都應該有權使用這些紀錄,以支援他們的生涯發展。
  • 學校應為每個學生(包括中六畢業生和其他形式的離校生)在離校後最少一年內收集並保存有關其教育、培訓或就業目的地的準確數據。

二. 為何重要?

    • 學校提供就業計劃,以拓展學生對生涯發展的理解,及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固有定型觀念或思維(性別、宗教背景、種族、家庭背景等)的情況下才作出決定,並參考他們的需要和喜好,以保持學生對生涯發展的積極態度和調整生涯發展選擇的動力(就”升學及就業發展方向”及”興趣發展方向”而言)。
    • 學校還可以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Yang,Yuan,Wang,Wang,&Sin,2020)和屬於其他路徑探索者2的學生制訂具體的生涯發展規劃,為他們提供個人化的建議和支援。
    • 透過分析個人和不同生涯發展評估工具(如網上平台、VASK3卡)的結果,學生可以確定自己的興趣、優勢、價值觀、態度、技能和知識,從而制訂個人檔案和個人化的生涯發展路線圖,以便作出更好的選擇,計劃及管理自己的人生旅程。
    • 持續有系統地保存每位學生準確的紀錄和數據,使學校能夠追蹤學生的升學及就業選擇,並在畢業後更新學生的狀況。同時,學生可以根據更新的紀錄修改其生涯發展路線圖。

    三. 給學校的實用錦囊

    策劃

    • 在周年計劃會議中考慮及回應定型的觀念或思維(例如性別、宗教背景、種族、家庭背景等)。
    • 如出現任何定型的觀念或思維,學校可適當地滲入挑戰定型思想的元素,以提升學生思考生涯發展的動機和追求抱負的熱忱。同時與相關職能委員會溝通和合作,以取得校內有不同需要的學生數據(例如有特殊教育需要、尋找另類出路),規劃針對目標學生的需要而設計活動。
    • 最少選擇一種生涯發展評估工具,並預備相關工作紙、個人檔案和生涯發展路線圖,從價值觀、態度、技能及知識(VASK)的角度發掘學生的興趣和長處,並在活動後進行相關解說,以增添學生個人的選擇或有關升學和工作的目標。
    • 設立保存學生紀錄的機制,包括升學及就業路線圖和生涯發展的體驗,有關資料將有助學生建立個人的學生學習概覽(SLP)。
    • 設立保存學生離校數據的機制,包括升學、培訓或就業等離校後的就業資料。

    推行

    • 聯絡校友、深度興趣擁護者等,安排具備挑戰有關固定型的觀念或思維元素的生涯發展活動,以提升學生思考生涯發展的動機和追求抱負的熱忱。
    • 直接透過聯絡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統籌主任、社工及家長,收集有關尋求另類出路的學生名單,及回應學生的期望。在討論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參與及作出適切的跟進。
    • 為相關教師舉行簡介或討論,鼓勵他們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或尋找另類出路的學生調整期望和提供建議。
    • 安排級別為本的簡介及解說,支援學生制訂、檢討及修訂個人檔案和升學及就業路線圖(例如使用學生學習概覽(SLP)、CV360®等網站/連結),同時提醒學生在截止日前需自行制訂和更新有關資料。

    評估

    • 評估有關職能團隊/委員會等持份者的支持程度。
    • 利用問卷收集學生對活動的回饋,為團隊成員安排簡短會議,以檢討活動的成效和實施情況及提出建議。
    • 向其他職能委員會(例如其他教師、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教師)及其他持份者(如服務供應商)收集質化的回饋。
    • 收集質化回饋以檢討及了解生涯發展工具的使用情況,包括生涯發展評估,以瞭解所選用的工具能否適當地支持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制訂個人檔案及生涯發展路線圖(可透過會議收集教師的回饋)。
    • 檢視保存學生紀錄(例如個人檔案或生涯發展路線圖)的系統。
    • 檢討收集學生資訊的有效渠道(例如電郵、WhatsApp、電話)以了解他們的就業情況及資訊,確保數據準確完整。
    • 評估學生不同種類的就業選擇及趨勢。

     

    四. 與夥伴之合作

    • 校友:聯繫校友分享他們的就業經驗,以主動挑戰學生定型的觀念或思維。
    • 深度興趣擁護者:邀請社區、企業或學校網絡內深度發展興趣的人士,分享他們的生涯發展故事(例如如何基於個人特質而發展相關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對深度興趣發展和不同工作意念的反思。
    • 非政府組織:建立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度身訂造服務的非政府組織的名單,調較校方與機構之間的活動期望。
    • 其他學校:向其他學校汲取及交流實踐的經驗,了解如何根據每位學生的需要,舉辦度身訂造的生涯發展活動,及如何提供特定活動來挑戰定型觀念或思維,以提升學生思考生涯發展的動機和追求抱負的熱忱。

    五. 先導學校的分享

    • 與各職能委員會交流,了解學生的背景和需要。
    • 鼓勵教師參與培訓或透過簡介/解說,更新解讀有關生涯發展評估報告的知識。
    • 設立資深教師指導其他教師或傳承知識的機制,傳授如何詮釋各工具或資料的心得,讓各人了解相關工具與資源的最新發展。
    • 與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統籌主任合作,使用客觀的量化數據(如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APASOII),以了解同學的社交和情感需要。
    • 在學校高級領導團隊(SLT)的支持下,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師或助理應加入生涯發展團隊,以回應學生的需要。
    • 透過適當的知識管理工具(例如故事圈、知識茶座),以便推動生涯發展的教職員分享良好的實踐經驗。

    參考來源︰
    Dwyer, P. (1996). Opting Out: Early School Leavers and the Degeneration of Youth Policy. Hobart: National Clearing House
    for Youth Studies.

    推廣職業教育專責小組(2020)。《推廣職業教育專責小組檢討報告》。 節錄自: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en/edu-system/other-edu-training/vocational-other-edu-program/VPET_TF_Report_2019_e.pdf

    Yang, L., Yuen, M. T., Wang, H., Wang, Z. Y. & Sin, K. F. (2020). Assessing career life skills self-efficacy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 comparative study in Hong Kong. In M. Yuen, W. Beamish, and V. S. Solberg (Eds.), Careers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Perspectives on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s from the Asia-pacific region
    (pp.313-326). Singapore: Springer.

    備註:
    1 依據自評過程,鼓勵學校適切地就自評基準訂立中期目標(%)及達至自評基準要求的預計時段。

    2 其他路徑探索者:指那些在傳統學術途徑以外尋求其他出路的年輕人。「早期離校生」為較正面的稱呼(Dwyer,1996)。

    3 VASK:指價值觀、態度、技能和知識

    我們建議使用以下瀏覽器的最新版本達至最佳瀏覽效果:Microsoft Edge、Chrome、Firefox 及 Safari。